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王仲吉:万峰湖畔的守护者 铺就山里娃求学之路

来源:求学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4-2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王仲吉接送小朋友上学 百色隆林供电局 供图 编者按: 每一个努力生活的中国人,都是最美的奋斗者。也正是因为亿万奋斗者,才有了今日之中国。十年,致敬每一个奋斗的你。让我们

王仲吉接送小朋友上学 百色隆林供电局 供图

编者按:

每一个努力生活的中国人,都是最美的奋斗者。也正是因为亿万奋斗者,才有了今日之中国。十年,致敬每一个奋斗的你。让我们一起,踔厉奋发新时代,笃行不怠向未来。

中新网百色4月20日电 题:王仲吉:万峰湖畔的守护者铺就山里娃求学之路

作者 林艳华 冉袖言 王亚玲

20世纪90年代,国家要在广西隆林天生桥建国家级水电站。王仲吉的故乡就在天生桥附近的革步乡者合村。纵有万般不舍,为了响应国家开发建设的号召,他们选择搬到万峰湖库区周边的山峦上扎起了村寨。

王仲吉成为搬迁大潮中选择留下来的库区“移民”之一,他不仅留在家乡,更是以电力工人的身份守护着故乡。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王仲吉与所供职的南方电网广西百色隆林供电局天生桥供电所客户服务班组,持续在万峰湖畔的村落忙碌着,为周边居民传递温暖、守护光明。

王仲吉给小朋友穿上救生衣 百色隆林供电局 摄王仲吉给小朋友穿上救生衣 百色隆林供电局 供图

守护故乡寻找抵达乡情最便捷之路

浩瀚的万峰湖,有800多平方公里,附近搬迁到湖畔周围的居民都有几千户。王仲吉熟悉分布在万峰湖畔的每个村落,更熟悉每一户人家用电情况。但要服务这么多散居在山头上的居民,光靠一双脚实在有点难,低效率的服务让王仲吉很苦恼。

于是,王仲吉自费购买了一条行走在万峰湖上的船。水一程,还有山一程,王仲吉带着他的摩托车跟随着船一起出发,每到一个码头,就推摩托车上岸。

可是有时候一个人出行,没人帮一把,推车上岸也不方便。王仲吉便收购了三辆旧摩托,分别停放在偏远的板江村、红染村及那弄村三个码头上。这些旧摩托帮了王仲吉很大的忙,极大减少了进山的时间,提升了服务效率。

王仲吉带着新员工一起到万峰湖的拐角处收集垃圾 百色隆林供电局 摄王仲吉带着新员工一起到万峰湖的拐角处收集垃圾 百色隆林供电局 供图

守护童叟铺一条水上求学之路

早些年,者江屯交通特别不便,外出只能走水路,过路来往的船只少之又少。王仲吉每月巡视抄表的船是村里唯一的一艘船。当村里研究怎么送孩子们周末放学、周一上学的时候,王仲吉拍着胸脯说:“我有船,接送娃娃上学的事情包在我身上!”

就这样,王仲吉主动承担起免费接送村里10多个孩子上学的责任。每周固定的时间点,他都会风雨无阻地出现在码头上等候着孩子们,直到最后一个孩子上船,这一送就是十几年,铺就了一条孩子们通向外面世界的求学之路。

与留守老人交流 百色隆林供电局 摄与留守老人交流 百色隆林供电局 供图

同村的壮家小伙子韦龙让现在已是南宁某电梯公司的业务骨干,他还记得当年王仲吉是怎么用船接送他们一群孩子上学的情景。他说:“读一年级的时候我个子矮小,阿爷(壮语:伯伯)还抱我上下船,遇上恶劣天气,他还送我们到校门口才回去。”

现如今,屯里通了公路,通了客运船,孩子们上学的路畅通了,可是王仲吉又有了新的牵挂,他牵挂的是那些在山头上的留守老人。王仲吉有一个本子,记录着他服务的库区有哪些是留守老人,哪些留守老人的儿子在哪里打工,哪家的闺女嫁到了哪里,哪位老人有什么疾病......

在王仲吉的“留守户籍”本子上,有一个叫韦卜酸的老人很让他牵挂。老人膝下无子,每到冬天经常生病。去年冬天,王仲吉特意给老人买了个“小太阳”取暖器,帮助老人度过了寒冬。

一艘船,一辆摩托车,是王仲吉服务天生桥库区群众的标配。 王亚玲 摄一艘船,一辆摩托车,是王仲吉服务天生桥库区群众的标配。 王亚玲 供图

守护湖光造一片最美的风景

在以前,万峰湖养了很多鱼,养鱼还一度成为当地主要产业。很多人喜欢到万峰湖垂钓,湖边为垂钓者搭建的小棚多不胜数。王仲吉的妻子为补贴家用,也跟着别人在自家门口搭了几个垂钓棚子。

后来,开始了珠江水系治理,万峰湖也是珠江水系的一部分。王仲吉第一个说服妻子,拆除了自己家的钓鱼棚子,并劝说邻居们也拆掉自家的钓鱼棚。

水上执法大队称他的行为给他们水上环境治理开了个好头。通过两年的“退渔还湖”治理,如今的万峰湖仿如高原上的一面明镜。

从那以后,王仲吉转变守护家乡的思维。每天上班前,他船上都会放上一两个袋子,看到岸上的垃圾,他都会随手打捞起来带回去处理。在他的带动下,沿岸的居民都自觉固定存放好垃圾。


文章来源:《求学》 网址: http://www.qxzzs.cn/zonghexinwen/2022/0422/1399.html



上一篇:“逆行”求学的大龄研究生:教育与学习不是年
下一篇:【十年@每一个奋斗的你】王仲吉:万峰湖畔的守

求学投稿 | 求学编辑部| 求学版面费 | 求学论文发表 | 求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求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