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中山纪念堂设计者吕彦直的早年求学生涯

来源:求学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8-0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吕彦之(1894年7月28日—1929年3月18日),字谷雨,外号博生。安徽省楚县(今滁州市)人,祖籍山东东平迁居楚县。陆彦之在中国被誉为“现代建筑的奠基人”。由他设计和监造的南京

吕彦之(1894年7月28日—1929年3月18日),字谷雨,外号博生。安徽省楚县(今滁州市)人,祖籍山东东平迁居楚县。陆彦之在中国被誉为“现代建筑的奠基人”。由他设计和监造的南京中山陵墓和由他设计和主持的广州中山纪念堂,富有中国民族特色,融汇东西方建筑技术和艺术。他们是近代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大型建筑群。它甚至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至于英年早逝的陆彦之,因为他设计了广州地标之一的孙中山纪念堂,他的名字将永远与舞阳市联系在一起。


1930年代在建的广州中山纪念堂陆彦之的设计方案
家庭与学习起源
吕彦之的父亲吕增祥来自安徽滁州。 1879年,吕增祥通过考试,派直隶为知礼(行署设在天津),在李鸿章指挥的北洋水师师服役,是李鸿章“三官”之一。吉福。 1891年1月11日,陆增祥随李鸿章的长子李景芳赴日本,任东京大使馆参赞至1893年12月26日。在出访日本期间,陆增祥勤奋工作,并与其他22人一起工作。同事,他获得了光绪帝的嘉奖。
1894年初吕增祥回国后,曾遣散贫民,后调往天津知州,同时协助严复翻译西文著作.吕增祥热情好客,待人大方。严复称他“在他的终身导师中,他的学识、友谊、气质和知识,让人低头,没有八卦,只有这个人。”天津知州吕增祥的家也是当时天津知识分子的客厅和“学术沙龙”。他常与陆增祥谈天地,交流诗词,与孙慕涵、吴儒伦、夏曾友、王秀智、陆靖、熊继连等学者讨论篇章。鸿儒与儒家学者的交流,为陆家营造了独特而浓厚的文化氛围。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或称“文化基因”,正是在如此优良的家庭环境和浓厚的文化氛围的熏陶下,潜移默化地在陆彦之心中,成为启迪思想、成就事业的源泉。职业。
1902年冬至1905年夏在巴黎学习
1901年7月中旬陆增祥去世时,陆彦之还没有满7岁。严复喜欢他,是因为他的容貌和读书的态度,和陆增祥很像。他被安排与婚后多年未生育的长子雁栖和妻子住在北京。次年,严昌奉命陪孙慕寒到巴黎。 8岁的卢彦直接和他一起去了巴黎上小学。陆彦之很懂事。每天放学后,他都会去巴黎歌剧院外的停车场为外国人擦车。巴黎的夜晚,尤其是冬夜,非常寒冷。坚强的小燕不怕严寒,留在空旷的停车场里擦车,赚了几笔小钱来支付书本和杂费。
吕彦之自幼酷爱绘画。他经常在孙慕寒与大家开会时,从侧面勾勒出孙部长的画像。他的身材也很好,神采飞扬,这让孙慕寒非常喜欢他。
考入五城书院
1905年5月,陆彦之结束了两年半的学业,在巴黎的生活。孙慕涵、严复父子、二姐等人返回上海。二姐夫颜轩被朝廷命人,后调往越南西贡经商。 11岁的陆彦之随孙慕寒回京,孙慕寒回京担任顺天福印副局长(北京市公安政务总司长),并就读于首都新式学校——五城学校,他在那里完成了他所有的中学学业。 .
考入清华书院“高等教育”
1911年初,清华书院成立。 17岁的卢彦直接去报考。 1911年3月,清华书院学生在北京宣武门学校复试。共有468名学生参加复试,其中初试后省推荐184人,北京录取141人,外加143人赴美学习一年。本组所有学生均符合录取条件。当时,清华学院的美国留学预科设计为8年,分为中、高级科目,各4年。 “高等学科教授,参考美国大学。”
当年参加复试的468名学生中,有3/5的学生报读了中学,其余的则报读了更高的学科,成为清华大学第一批学生。由于考试成绩优异,陆彦之被并入清华“进修学院”。 “进阶课程”其实就是美国大学的课程。
1913年考入美国康奈尔大学。由于学习成绩优异,他仅用2年时间就完成了4年的“进阶”课程。 1913年初毕业,直接考入美国康奈尔大学深造。 1918年12月,他获得康奈尔大学建筑学学士学位。
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让陆彦之从小就受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留学经历,让陆彦之既有科学知识,又有国际视野。这些都为他日后形成自己独特的建筑理念和杰出的成就奠定了基础。
入股《科学》并加入中国科学会

求学投稿 | 求学编辑部| 求学版面费 | 求学论文发表 | 求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求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