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老舍骚人无复旧风流

来源:求学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0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李遇春 一 早在北京师范学校求学期间(一九一三——一九一八),老舍就开始写旧体诗了。正如老舍自己所言:“在五四运动以前,我虽然很年轻,可是我的散文是学桐城派,我的诗

李遇春

早在北京师范学校求学期间(一九一三——一九一八),老舍就开始写旧体诗了。正如老舍自己所言:“在五四运动以前,我虽然很年轻,可是我的散文是学桐城派,我的诗是学陆放翁与吴梅村。”可惜,老舍现存的早期诗作很少,迄今只发现了原载一九一九年四月《北京师范校友会杂志》第一期的九首诗。数量虽少,但诗作质量上乘,无论古风还是七律,均气韵浑茫,格调超拔,既有陆游的雄豪悲壮,亦有吴梅村的奇丽沉郁。

这九首诗,其中五首系老舍一九一七年参加北京师范学校组织的第二次野营训练有感而作,另四首作于一九一八年老舍毕业前夕。从这些诗来看,青年老舍虽为一介书生,但颇有英武之气,学书学剑,两不偏废,深得陆游其人其诗之神髓。七言歌行《定战地于石景、金顶二山……》,计一百一十三行,咏史抒怀,沛然一气,既有“梅村体”的遗韵,又有陆放翁上马击胡的雄风。如诗的最后写道:“来日神州正多难,男儿刺臂仍吞炭。苻生一眼泪成双,哥舒老将枪留半。君不见,火色鸢肩唐马周,虎头燕颔汉班侯。一代英雄千秋气,宝刀横斫贺兰头。诸君听我歌水调,激昂不屑孙登啸。砉然一声歌且终,霜林射得虎眼红。”但这种指点江山的英雄气很快便消磨殆尽了。在《年光不再,逝者如斯……乃感赋四律》中,面临毕业的老舍深感前路茫茫,只能黯然唱起了别离歌:“几行热泪抵千言,检点青毡别小园。花解听诗愁对月,人能作赋暗销魂。”“细雨酿花人自瘦,峭风吹梦泪先知。愁看临别窗前草,青似当年入学时。”“雨洗荒碑疑拓墨,日斜孤塔挂残红。独骑款段都门去,回首长亭十里中。”英雄的孤独和青春的哀愁从此郁结在老舍的心里深处。所以,当人们后来读到老舍的短篇小说《断魂枪》时不应惊异,因为孤独而悲凉的英雄沙子龙又何尝不是写的老舍自己呢?

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爆发,老舍从此喜欢上了新文学新小说,也就几乎不怎么写旧体诗了。直到十多年后,在“九一八”事变的国难声中,人到中年的老舍又开始写起了旧体诗,而且在抗战全面爆发后还出现了一个不可多得的 “旧诗季节”。新中国成立以后,老舍忙于话剧的探索和写作,将近十年未写旧体诗,直到一九五八年大跃进的时代风潮中,晚年的老舍又开始大量写作旧体诗,即使是在一九六五——一九六六年,老舍含冤辞世的前夕,他还写了近五十首旧体诗。可以说,旧体诗的写作,是老舍晚年创作的一道独特文学风景,不应忽视。

实际上,老舍的旧体诗创作存在着明显的艺术转变。如果说老舍三四十年代的旧体诗是抗战中的忧患之诗,近乎南宋诗的格调,那么,他在五六十年代的旧体诗就是建国后的安乐之诗,明显带有趋慕盛唐诗的遗风。由尊南宋到师盛唐,由忧患中的批判到安乐中的歌颂,老舍的这种艺术转变在中国现当代旧体诗词创作转型中具有一定普遍性。用老舍的一句诗来概括,这种诗风的转变正所谓“骚人无复旧风流”了。

从老舍在战乱时期所写的忧患之诗来看,他的旧体诗明显地继承了陆放翁和吴梅村的诗歌传统。这种艺术传承不仅体现在诗艺上,更体现在诗思诗情的传达中。在很大程度上,正是陆游和吴梅村的遗民心态和遗民意识深深地感染了同为“遗民”的老舍。陆游生活在北宋灭亡后的南宋,面对金人的入侵和北方土地的沦陷,在陆游的诗中经常发出遗民的悲吟,如“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关山月》),“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等等,这些都是传诵至今的名句。与陆游的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不同,明末清初的吴梅村的遗民诗中充满了自伤自遣的感伤情绪。他的《松山哀》、《圆圆曲》、《避乱六首》、《遣闷六首》、《临终诗四首》等等,借离合之情抒兴亡之感,抒发了“金川事去家还在,玉树歌残恨怎休”(《台城》)的遗民之痛。可以说,陆游的忧国忧民和吴梅村的自伤自遣,这两种遗民诗潜在地影响了老舍在战乱时期的旧体诗创作。这恐怕也是老舍在求学时期喜读陆放翁和吴梅村的深层缘由。

如同陆放翁和吴梅村一样,老舍其实也是一个遗民,是一个清末民初的遗民。老舍生于清光绪二十四年,公历一八九九年。他的父亲舒永寿为清朝皇城护军,属满清正红旗人。一九○○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城,老舍的父亲在巷战中阵亡。国难家仇,这是老舍一生中的心灵隐痛。直到一九六一年,晚年的老舍还对那段悲惨的家史不能释怀,他决心写一部自传体的长篇小说,这就是《正红旗下》。这部长篇是家史,也是族史和国史。身为满清旗人的后裔,老舍没有亲身经历满清王朝的辉煌,但对这个王朝的腐朽和没落却有着痛切肌肤的体会。进入民国,日寇的入侵使中国先后丧失了东北和华北的大片土地,直至整个神州大地陷入风雨飘摇的陆沉之中。老舍在战乱中别妇抛雏,长期过着流亡生活,为民族抗战东奔西走。可以想见,从八国联军到日寇的入侵,老舍心中的遗民情绪有增无减,他的悲哀以及在悲哀中奋起反抗的豪情,丝毫不亚于陆放翁和吴梅村。老舍有两句诗,正流露了他作为遗民的痛楚:“滚滚横流水,茫茫末世人。”(《昔年》)


文章来源:《求学》 网址: http://www.qxzzs.cn/qikandaodu/2021/0407/996.html



上一篇:学大学思己思社会
下一篇:少年丧父坚持打工携弟求学苦难大学生在困境中

求学投稿 | 求学编辑部| 求学版面费 | 求学论文发表 | 求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求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