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梁祝故事的冲击效应 ——论求学情节对传统教(3)

来源:求学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7-0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三、求学情节与传统教育习俗冲突所产生的文化效应 如前所言,正是求学情节与传统教育习俗的冲突所产生的强烈文化效应使梁祝故事成为家喻户晓的民

三、求学情节与传统教育习俗冲突所产生的文化效应

如前所言,正是求学情节与传统教育习俗的冲突所产生的强烈文化效应使梁祝故事成为家喻户晓的民间传奇故事。可以说,求学情节对传统教育习俗的颠覆性描述不亚于这一故事对婚姻习俗的冲击。明代杨守祉曾在《碧鲜坛诗》中对祝英台男装出外读书一事愤愤不平:“英台亦何事,诡服违常经?班昭岂不学,何必男儿朋?”[11]9钱南扬也说:“祝英台化装出外求学,这种在封建社会中异乎寻常的壮举,的确是惊世骇俗而寓意深远。它的寓意,就在于反映了广大妇女要求打破封建礼教,实现男女公开同窗共读,希望取得和男子同样的文化知识。这也可以说是封建社会妇女长期受压迫和摧残的潜在意识的爆发。”[1]304-305整个传统社会对男女教育的态度、内容和形式均有明显的区别,人们对这种区别的普遍认同和毫无疑义的接受又形成了一种根深蒂固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它反过来又影响着教育习俗,从而使上述观念逐渐固化和升级。正如谢无量所言:“世界之上,男女各居其半,其聪明材智未尝不同,因于风俗习惯之相承,而处境不能无异。”[12]1但直到今天,这种观念在许多人的头脑中仍然时而浮现。

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社会氛围中,祝英台却“胸中有大志,要求学杭城”[10]5。在当时不可能有女子读书的学堂中,祝英台却与众多男性在一起读书学习,这本身就是对当时社会习俗的一种颠覆和挑战。祝英台“怀着强烈的求知欲望,渴望有与男子一样平等的读书权利,女扮男装外出游学,是梁祝传说故事进一步延伸和展开的切入点,也是梁祝生死恋情节发展的起点”[5]28。所以,祝英台外出求学又成为梁祝故事发展的重要契机和关键,也是梁祝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直到民国初年,男女教育仍然分立。‘男女相悦,总不免于私通’的观念,在中国人观念中是根深蒂固的,从社会舆论到政府学制,都是特讲‘男女之大防’。直到1919年在‘五四’运动的冲击下,北京大学才开女禁……妇女才得与男子同样享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可见女子外出游学,正式求师,男女同学,在中国是‘五四’以后的事。可是梁祝故事却把这种女子受教育、男女同学的强烈要求和实现,提前了1600 多年。这说明在民间,女子求知,和男子一样受教育的愿望,并没有因父权制的严酷统治和长期封建制度而泯灭。”[13]60祝英台外出求学这一情节对社会公众的思想冲击和产生的社会文化效应绝非读书识字那么简单,它是对传统社会中普遍流行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的彻底否定,也是对男女平等受教育权利的肯定与追求,进而冲击了数千年来一直盛行的以男尊女卑为思想基础的传统教育观念和教育制度。因为“梁祝故事不但开中国民间故事或小说史上女子以求知为第一要务之先河,反映了长期封建社会中被剥夺了受教育权利的人类半数中的妇女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强烈愿望,也歌颂了以文化知识结构为基础的男女两性平等、纯洁的爱情,并因此而至于双双身殉。这种悲剧题材来自古代现实生活,给人们带来的崇高感,绝非后世为寻夫、避难、当官而女扮男装的大团圆故事所可比拟。它具有开启民智,寻求人类(特别是妇女)自我解放,探求知识,追寻真理的自觉性和先进性”[13]62-63。也正因为祝英台男扮女装外出游学在当时是惊世骇俗之举,直接反映了广大妇女潜在意识中希望获得与男性具有同等学习权利的诉求,这种诉求和抗争又获得了社会大众普遍的赞许和认同。所以,求学情节也成为梁祝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的重要的文化和社会心理基础。

四、结语

求学不仅是梁祝故事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情节之一,也是梁祝故事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还是梁祝故事发展的重要铺垫和切入点,它反映了故事的创作者和传播者对传统教育习俗的叛逆和反抗,体现了人们对男女平等接受教育权利的渴望与追求。这一情节产生了强烈的冲击效应,使广大民众的心理受到强烈的激荡和震撼。也正是这种对男女平等权利的向往和追求在民众中产生了强烈共鸣,大大增强了梁祝故事在民间的感染力、震撼力、穿透力和辐射力,从而使它得到了长期而广泛的传播,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民间文学艺术作品和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民间故事。

梁祝故事中求学情节对传统观念的否定和反抗,实际上是社会转型在文学艺术创作方面的直接反映。明清之际,尤其是近代以来,商品经济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明显改变,人们对旧传统旧道德的抵触情绪也日益强烈,期望摆脱旧伦理道德的束缚,获得更多的自主权利。这种情绪从很多明清小说及近现代文学作品中都可以清楚地看出来。与此同时,女性要求自身解放和男女平等的呼声也日益高涨,而其核心又是婚姻自主和受教育权利的平等。因此,梁祝故事自然也会受到这种社会思潮的影响和浸润,而其对旧道德旧观念的叛逆与反抗,又正好顺应了社会观念的变迁趋势,使其得以更迅速和更广泛的传播。


文章来源:《求学》 网址: http://www.qxzzs.cn/qikandaodu/2020/0708/364.html



上一篇:做最好的自己 ——写给求学路上患得患失的孩
下一篇:求学路漫漫,农商深情伴

求学投稿 | 求学编辑部| 求学版面费 | 求学论文发表 | 求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求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