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求学(教学教研版)》刊物[06/29]
- · 《求学(教学教研版)》征稿[06/29]
- · 《求学(教学教研版)》投稿[06/29]
放牛娃成了医学博士、资助也能“静悄悄”,河(2)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6年一万多公里 他用脚步丈量“精准帮扶” 在高校国家助学贷款和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双轮驱动”下,2012年至2021年,河南中医药大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6年一万多公里 他用脚步丈量“精准帮扶”
在高校国家助学贷款和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双轮驱动”下,2012年至2021年,河南中医药大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共享受国家助学贷款5.17万人次,贷款金额3.275亿元,贷款覆盖率达35%以上,实现应贷尽贷。
“通过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持续良性运行,贷款学生普遍增强了经济意识、责任意识、信用意识和法律意识,在广大同学中形成了感恩、自强、诚信、奋进的价值取向,学校的诚信自强、育人特色进一步得到了强化。”河南中医药大学副校长田力介绍,截至目前,学校已顺利回收高校国家助学贷款本息2.45亿元,本息按期回收率达99.79%,贷后管理进入良性循环。
郑州轻工业大学困难学生李佳怡加入该校刘东亮老师的“城市厕所革命再出发”项目
2019级高分子专业学生、受助学生代表李佳怡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副主任王楠介绍,该校在2014年左右就已经建立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评定体系,由学生填写申请表,班级评定小组评定,为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评定小组需要提前签订一份保密协议,不能把学生隐私泄露出去。
“之所以今天能坐在这里,都是得益于国家的资助。”在郑州轻工业大学校园里,2019级高分子专业学生、受助学生代表李佳怡告诉记者,在进入大学前,母亲患癌、父亲病倒让她体会到了什么叫家贫落魄、无以为衣食业的绝望。
“可当我拆开录取通知书,看到学校的绿色通道和资助政策,我激动得热泪盈眶,终于能圆梦了……”回忆往昔,姚明超仍历历在目,大学五年,姚明超在助学贷款、助学金和辅导员的帮助下,顺利完成了本科阶段的学习。
大数据采集 让资助既精准又“隐形”
作为高校资助贷款的受益人,姚明超出生在豫南地区的贫困农村,2007年,他考入河南中医学院针灸推拿学院,由于家里姊妹众多,父母常年劳作身患重病,家庭负担很重,收到录取通知书那一刻,家人都陷入了深深的沉默。
8月31日至9月2日,河南省教育厅开展“教育这十年”“1+1”学生资助工作主题系列采访活动,第一站,记者来到河南中医药大学、郑州轻工业大学,通过采访“他们”背后的故事,揭秘河南资助工作缘何走在前列。
幸运的是她顺利考入郑州轻工业大学,但高昂的学费再次阻隔了她的梦想。“就在我纠结于是否求学的时候,录取通知书里的一份国家资助政策宣传单再次点燃了希望。”
扶贫又扶智 学校推出助学新模式
“这些补助的发放都不广而告之,而是采用智慧学工平台精准推送。”张志坚表示,学校的“隐形关爱”释放技术的温度和制度的善意,得到了众多受助学生和家长的好评。
文章来源:《求学》 网址: http://www.qxzzs.cn/zonghexinwen/2022/0902/1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