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求学(教学教研版)》刊物[06/29]
- · 《求学(教学教研版)》征稿[06/29]
- · 《求学(教学教研版)》投稿[06/29]
求学琐忆(4)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无阻地忙碌,不都是为了我们的孩子吗?还有执意不接受我30块钱帮助的学生家长,她的丈夫病故前也是一个教师,是一个民办教师呀!身后除了两个孩子
无阻地忙碌,不都是为了我们的孩子吗?还有执意不接受我30块钱帮助的学生家长,她的丈夫病故前也是一个教师,是一个民办教师呀!身后除了两个孩子满墙的奖状,却家徒四壁。全民的教育,不正是靠我们任劳任怨默默无闻地支撑着吗?全国的孩子,不正是靠我们辛辛苦苦风雨无阻地守护着吗?我对妻子说,不说了,不说了,只要该上学的孩子都能去上学,啥都不说了。 两年后,我们结束支教工作去到当地教育局开总结会的时候,看到了当年全县教育工作的显著成绩。初中学段的流失率减少到了3%左右,毕业率已经达到97%以上。我想,只要我们一起努力,一切都会越来越好的。 转眼间又是20来年过去,我已退休多年。 几年来偶尔去给大学和中学里的学生讲讲诗歌,更多的时候是在网上闲聊。组建了一个诗歌群和朋友们讨论诗歌,成立了一个教育群和幼儿家长一起研究幼儿教育。今年四月下旬,忽然在网上看到国家教育部征召退休教师到贫困地区支教的银龄讲学计划,又坐不住了,关了房门立即赶到区教育局人事股。 王股长问我有啥事?对他说我曾经参加过国家首批支教活动,刚才看到教育部关于银龄讲学计划的通知,又一次响应国家召唤来了。王股长说,他也看到了,但没有接到上级的通知。一旦有我们的任务,会马上通知大家。 刚从教育局回来,就接到奔流文学院的电话通知,告诉我已被录取为作家研修班学员。这就回到了文章的开头,我正在作家研修班的教室里发言,忽然接到妈妈的电话。 结尾 走出教室,小声给妈妈说了几句,又急忙回到作家研修班里,同学们让我接着讲。我说,又当学生来了,真的很高兴。我这辈子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和大家一起上学。 在河南文学院作家研修班的教室里,我刚刚站起来说了一句“我是当学生来了”,电话铃声突然响起。一看是妈妈打来的,就对主持会议的朋友说,你们先说着,我接个电话。走出教室,小声对妈妈说我在外地,又当学生来了。妈妈很感叹,儿啊,一辈子就是亏欠着当学生呀。一妈妈的话,一下子又把我拉回到了50年前。50年前一个闷热的夏夜,在村办小学的教室里,19个上了三年六年级的学生,先后围着用课桌摆成的长方形的会议桌坐下来。坐在主席位子上的三个人我们都认识,一个是老师,一个是大队书记,另一个是贫农代表。天气闷热,大家都很严肃,教室里一时气氛压抑。一开始没人说话,大队书记微笑着,老师捻动着煤油灯的火苗。那个贫农代表,一个劲儿地用报纸片儿拧着大炮筒子,然后点燃,然后吸溜吸溜地抽烟。煤油灯的烟雾和劣质烟草的气味缠绕在一起,在教室里弥漫着,呛得人直咳嗽。等老师又用一片报纸擦了擦灯罩后,才简单介绍了一下大队书记和贫农代表。然后说今晚会议的主题,是贫下中农推荐大家上初中。大队书记还是笑着讲了几句,那大概意思就是十九个学生公社给了十六个升学指标,还得有三个不能上初中。要大家“一颗红心,两种准备”。然后,同学们逐个站起来发言,表明一下自己的态度。几乎毫无例外地说着同一句话;如果自己被贫下中农推荐上初中就不辜负贫下中农的殷切希望,一定好好学习;如果不能被推荐上初中,就积极参加农业生产,安心种地。我也一样,站起来重复了一边。等同学们都表明了态度以后,老师站起来宣布了16个被贫下中农推荐上初中的名单。没有我。另外又宣布了两个留级的,也没有我。我听到这个结果后,没有意外,没有震惊,没有痛苦,也没有生不如人的耻辱感,更没有不满和怨恨。内心反而很平静,平静得如死水湖面又冻结了一层厚厚的冰。对我来说,这是意料之中的结果。因为十九个学生里只有我一个人家庭出身是富农!推荐之后还有一段时间要在小学复习然后再进入初中,加上推荐当晚并没有宣布我的去向,第二天我瞒着父母又照常去上学了。其实是我不敢,不敢把推荐结果对妈妈说,我真害怕父母为此伤心。同学们在教室里复习三年来因为闹革命被耽误的功课,我躲在教室外面,想进去又不能进。有同学把乒乓球和球拍从窗口递出来,我就自己一个人在教室外面玩乒乓球。听着教室里老师讲课的声音,我哪里玩得下去?抬头看到教室外面墙上画着的中国地图,恍惚间幻化成一棵大树。一阵冷风吹过,我成了大树上被撕裂下来的一片叶子,在冷风里身不由己地旋转着,飘荡着。晃晃悠悠,悠悠晃晃。恍惚间,又一下子被孤零零地抛弃在了冰冷冰冷的北冰洋里。就这样,整整煎熬了三天。大队书记看到了,就让老师把我送回了家。老师对我妈妈说,初中缺老师,班级又少,没办法,别让孩子再去了。二离开学校后,由于身单力薄,去生队干活儿只能算半劳力。生产队长说,种庄稼小玩把戏大,叫你干啥活儿呀?于是,看庄稼。于是,放牛羊。于是,到猪场养猪。在这些生产劳动的过程中,自觉是一个来到人间就是替祖辈赎回省吃俭用换来富农罪名的原罪之人,就什么都不再想了,死心塌地地辛苦劳动吧。一天,去村前一个按辈分该喊她太奶奶的贵荣老太家里,帮她背红薯磨粉。发现她的针线笸箩里有一本夹着鞋样子的书,就随手翻了翻。贵荣老太说,那是解
文章来源:《求学》 网址: http://www.qxzzs.cn/qikandaodu/2020/0629/336.html
上一篇:我的初中求学生活
下一篇:李达教育哲学思想论析 ——以李达的求学、从